“莊周夢蝶”是大家經常見到的成語,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“莊周夢蝶”的真正含義,“莊周夢蝶”的文言文版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呢?如果你還沒有閱讀過,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“莊周夢蝶”的原文吧,以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。
原文:
昔者莊周夢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適志與,不知周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胡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。(《莊子·齊物論》)
譯文:
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,很生動逼真的一只蝴蝶,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啊!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。突然間醒過來,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我是莊周。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,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?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。這就可叫作物、我的交合與變化。

啟示:“莊周夢蝶”典出《莊子·齊物論》,“莊周夢蝶”是莊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,其探討的哲學課題是“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究竟能不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”。
莊子運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筆,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后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,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。莊子在用一個最簡單的寓言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疑問,即生死問題。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、物我的界限,則無往而不快樂。
作者莊子是戰國中期哲學家,莊氏,名周,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。主張“天人合一”和“清靜無為”。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,語言運用自如,靈活多變,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。